2007年10月23日,星期二(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八版:案卷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银行卡在手 存款易了手
海盐法院昨判决一起信用卡诈骗案
本报记者 余春红 通讯员 王海燕

  启示:网上银行登陆密码与银行卡密码一致是致命隐患

  银行卡在手里,但是里面的存款却不翼而飞,这是怎么回事?昨天,海盐法院对一起信用卡诈骗案作出一审判决,三名被告人犯信用卡诈骗罪,分别被判处7年以上12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并处相应的罚金。

  信用卡里14万存款不见了
  今年2月14日,海盐的顾先生到银行去取钱,结果让他吓出一身冷汗:银行卡里原来存有的14万余元存款只剩下5000元了。查询得知,缺失的钱在今年2月1日那天被人分4次取走了。
  顾先生觉得难以置信,他怎么也想不明白:银行卡一直随身携带在身边,配套的存折也锁在抽屉里,密码只有他本人知道,这14万元钱是怎么让人取走的?顾先生立即报案。
  接到报案后,海盐警方马上成立了专案组。民警到事发银行调查后发现共有两人取走了顾先生的存款,后来,这两人分头乘出租车逃离了现场。此后两位出租车司机反映,两名犯罪嫌疑人分别去了浦东机场和杭州汽车北站。
  警方据此判断犯罪嫌疑人是流窜作案,网络窃取顾先生银行卡信息的可能性较大。顾先生也反映,他曾到网上查看过银行账户。民警在侦查中也发现,顾先生的银行卡账号有多次异地上网查询的记录。就在案发前几天,有人在江苏连云港登录过顾先生的账号。

  几个月内诈骗57万元
  4月1日,登录过顾先生银行账号的江苏人王某在江苏被抓获。
  王某向警方交代,他和重庆一个网名叫“凤舞九天”的人合作盗取了顾先生的存款。4月11日,“凤舞九天”在重庆某网吧现身时,被蹲守在那里的海盐警方抓获。
  “凤舞九天”姓张,被抓获后,他对作案事实供认不讳,同时向警方交代了另一名在浙江安吉的嫌疑人熊某,熊某也很快归案。
  根据嫌疑人的交代,存款无故消失的原因终于大白。原来,2006年8月,王某在广东一看守所里认识了因为网络盗窃被抓的郑某,并从郑某处获得了大量银行卡的卡号、密码及持卡人身份证号码等信息。
  之后通过郑某的指点,王某用“黑客”之名在互联网上结识了懂得复制银行卡技术的“凤舞九天”张某。二人商议好由王某提供银行卡卡号等信息,由张某设法领取持卡人信用卡中的存款,然后一起分赃。
  此后,王某将顾某的银行卡号、密码及身份证号码通过QQ发送给了张某。张某采用涂改银行卡表面卡号等手段变造了一张与顾某的银行卡外观相似的卡,然后再将卡毁损为无效卡。随后,张某又物色了与顾某相貌相似的熊某,用熊某的照片伪造了顾某的身份证。
  今年2月1日下午,张某、熊某结伙到某银行分理处,由熊某使用变造的银行卡及伪造的身份证办理换卡手续,骗取了真实银行卡,而后使用骗得的银行卡先后4次从银行营业部及自动取款机中冒领14.37万元存款。
  另据法院查明,从2006年8月到案发时,张某作案3起,骗取57万余元;王某参与作案2起,骗取24万余元,熊某参与作案1起。

  一样的密码留下安全隐患
  从犯罪嫌疑人交代的作案方法看,他们之所以得逞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被害人的银行卡密码缺乏变化,登陆网上银行时所用密码与银行卡的密码是一样的。因此,当犯罪嫌疑人通过木马程序等手段获取用户登陆网上银行的账号和密码等信息后,他们就可以堂而皇之、轻而易举地用已知的密码从银行营业部或ATM机上取走存款。
  网上银行方便快捷,但是此案再次提醒用户在使用网上银行时要注意做好防范措施。银行工作人员提醒:网上银行登陆密码与银行卡密码最好不要相同;尽量不要在网吧等公共场所登陆网上银行,即使是家用电脑也记得要经常给电脑杀毒,防止木马病毒侵入后盗取密码等信息。